首页

欧美女王调教国网站

时间:2025-05-26 08:47:52 作者:2025北京直播电商购物节启幕 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浏览量:62587

  中新网丽水8月20日电(邵燕飞 周健 潘雨妍)“我们家门口的这条路又宽敞又好看,不比城里的差,每天还有许多往来车辆,出行方便极了……”近日,傍晚时分,浙江丽水遂昌县大柘镇华洋村村民聚在一起纳凉,看着道路上车来车往,他们对这些年乡村的交通变迁赞不绝口。

  华洋村村民口中的这条路,是峡湖金公路。在2014年峡湖金公路通车之前,山高路远导致的出行难问题长期困扰着沿线的村民。10年过去,峡湖金公路已经成为一条舒适、安全、顺畅、绿色、智慧的“民心路”,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遂昌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像峡湖金公路这样实现华丽蜕变的并非个例。“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了城市和乡村,盘活了乡村产业、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带动城乡客货双向流动,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让乡村百姓出行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

遂昌乡村公路一景。   潘雨妍 供图

  新路湾镇蕉川村,曾经这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也因路而受困。2018年,为彻底改变小马埠—金岸(小金线)路况现状,提升路域环境质量,遂昌投资3112.84万元实施里程18.682千米,对小金线进行改造提升,修复原水泥路面病害,进行路面“白改黑”,并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等附属设施。

  如今,平整的柏油路四通八达,沿着大片的高标准制种基地不断延伸。每到收获时节,田间荡漾开金色稻浪,一袋袋的杂交水稻种子承载着村民丰收的喜悦,从村里运了出去。

  “村里的路越修越好,制种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自然越过越好。”蕉川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宏说。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发展,因路而兴。遂昌大柘镇茶树遍布山野,青葱翠绿,一条条柏油路像绸缎一般铺展在茶田之间,连接着村庄。

  “我们是沾了这条路的光。过去交通不便、路况不佳,茶叶运输时间成本较高,很难卖出理想价格。现在路修好了,省了时间,有更多的茶商愿意进村收茶,价格跟其他地方也就更统一了。”提起村口的道路,大柘镇新旦村的茶农们心里乐开了花。

遂昌盘山公路。   潘雨妍 供图

  建设“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护好”是关键。在遂昌高坪乡,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当地业态发展不断提档增速。

  “我们村有24家农家乐,夏天接送避暑游客的大巴车也比较多,现在把路拓宽了,更方便游客进村和高山农产品外销,我们也走上了便捷的‘循环’路,条条新路通家门。”作为当地农村公路的见证者,高坪乡石坪村党总支书记傅元金有着切身体会。

  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遂昌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1485.8公里,其中新改建农村公路约815公里,实现了乡镇通畅率、建制村通畅率、等级公路通达率“三个100%”目标,织就了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

  2024年,遂昌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投资1.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改建、大中修及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等,同时结合公路沿线地形地貌、当地文化,打造具有地方元素的公路小品、景观平台,充分凸显公路品牌形象,形成具有遂昌特色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遂昌县交通运输发展中心主任程华良表示,希望通过不断延伸的“四好农村路”,助力农村加快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为加快建设和美共富现代化遂昌家园贡献交通力量。(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创二代”助力内地企业发展 在逐梦中相互成就

李强回忆,种青椒赚钱后,父亲就在自家院里免费办起青椒种植培训班,一户带四户,四户带全村,全村带全县。短短几年,长子县青椒种植面积就达到8万余亩,总产量3亿余公斤,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并带动了其他蔬菜种植。

李永森:调降印花税为何是活跃资本市场的现实举措?

在此次发布的细化措施中,推动跨境科研用物资正面清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试点扩容,符合海关相关规定的可免予提供国外官方检疫证书。支持口岸不具备检查条件或不适宜在口岸开拆检查的特殊物品,由口岸直接调拨至符合条件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或企业仓库实施检查。

全国152名筏钓选手齐聚江西万安湖角逐“钓王”

该校管理学系2023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叶佳静在体验过福建“茶百戏”后表示,不同于咖啡拉花,“茶百戏”在绘制文字图案的过程中更考验茶匙的深浅和快慢。“虽然还无法准确描绘出图案,但在体验的过程中领略到了中国点茶文化的意境美。”叶佳静说。

道中华丨土陶花瓶

在首都金边,中国援建的柬埔寨国家体育场已成为一处知名“打卡地”。两座巨大的人字形吊塔仿佛帆船的桅杆,与钢索合力将形似“船帆”的看台罩棚高高擎起,体育馆宛如一艘巨轮扬帆启航。当地民众说,这是见证柬中兄弟情谊的“友谊之船”。

《日本秘藏侵华战争照片实录》长春发布

北京3月5日电 (赵晔娇)“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郑亚莉在接受采访时建议,加快设立“中国工匠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